本站讯(通讯员 刘兆文)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持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营造浓厚学术氛围,近日,由党委学工部主办、文学院承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在京津冀教师协同发展创新中心小报告厅举办。天津作协原副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作家王松受邀主讲。天津市政府参事室(天津市文史研究馆)党组成员、文史业务处处长聂欣林,文史业务处副处长张心怡,校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李青,图书馆馆长孙立田,数学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彭永刚,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胡中华,文学院党委书记李静、院长赵利民、副院长周宝东、文学院教授卢翎出席活动,文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魏晋雪主持活动。文学院师生代表共200余人参加。
王松作为bat365官网数学科学学院校友,始终心系教育事业,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念兹在兹。宣讲开始前,王松将其所著8部作品赠与学校图书馆、文学院和数学科学学院,旨在支持bat365官网持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图书馆、文学院、数学科学学院有关负责同志接受赠书。图书馆馆长孙立田代表受赠单位为王松颁发捐赠证书。
王松以“关于小说的几个可能性”为题,结合汉语言的独特性以及其作品中展示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具体形式,讲解了小说创作过程中丰富的文化阐释空间。他谈道,小说必须有一个好故事,有了好故事才能打动读者,在题材选择上,要尽量贴近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才能让故事更加生动饱满;在情节构建上,要让故事在接地气的同时不失“轻盈”,才能让叙述和形象的塑造更为真实自然;在细节处理上,他认为细节是故事的“翅膀”,好的细节处理可以让故事更加灵动且富有生命力。王松特意提到了小说语言的独特性所在,认为中文的精妙是其他语言所不能表达的,中国作家在文字中蕴藏的深厚内涵是其他语言无法翻译和传达的。他的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独特的口语化表达展示众生百态,体现出作家深切的人文关怀与历史洞察力。最后,王松凭借其扎实的数学专业背景提出了别具一格的“莫比乌斯环”叙事,全知视角和内知视角的反转衔接形成了一个无限往复的叙事空间,取得了1+1>2的艺术效果。
赵利民谈道,在当下,现实主义方向的文学创作不能踱步不前,而是应当在思考过程中不断推进。王松的许多作品都展现出作家对于现实生活的思考与叩问,这正是其不断追求创新、阐释时代精神的体现。同时,王松的许多作品充满了天津的“烟火气”,反映出津派文化的“市井百态”,是当下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重要指示精神的有效途径,是以文学推动文化传承繁荣发展,进一步增强城市吸引力、激发文化创新力的生动写照。
此次活动同时也是第十八届“中华文化节”开幕式。中华文化节是文学院的文化品牌项目,迄今已走过十八年的历程。历年来,文学院通过举办“中华文化节”系列活动,旨在引导师生激发爱国主义精神,深化民族自豪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从“万象归春”京剧游园会,到“国粹流芳”文艺演出;从“文承千载”新生杯征文比赛,到本次作家王松主题讲座,文学院持续深入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让更多师大学子在字里乾坤中博采众长,在国风戏韵中传承国粹,在经典著作中与深邃思想同频共振,不断坚定文化自信、厚植爱国情怀。
王松,曾任中国作协第八、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著协第一届理事、天津市作协第四届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现为天津文史研究馆馆员。曾在国内各大文学期刊发表大量长、中、短篇小说,出版长篇小说单行本和个人作品集数十种,迄今发表、出版文学作品近两千万字。代表作有短篇小说《扶桑的低语》《雪色花》《本色》等;中篇小说《数学系的大学生们》《红汞》《红风筝》《红梅花儿开》《双驴记》《哭麦》《红骆驼》等;长篇小说《爷的荣誉》《暖夏》《热雪》《烟火》等。作品曾多次登上中国小说学会年度排行榜,在国内被选入近百家选本,并数十次获得各种文学奖项。长篇小说《暖夏》和《热雪》分别被评为年度“中国好书”,2021年被中国作家出版集团授予“优秀作家贡献奖”;中篇小说《红骆驼》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
照片由文学院提供
编辑:孟宏发